绪论:

大约 3 分钟

  • 绪论:

    • 参考书目:《文学理论教程》尽快刷完
    • 一、何谓理论?

      • 理论≈哲学
        • 理论:对现象的抽象分析;哲学也是,但哲学更加系统化
      • 能力要求:
        • 1、深入思考能力(反思、批判性)——质疑!对那些常识的,确定的观念的质疑。
        • 2、分析现象背后本质的能力(解读和阐释)——对现象的解读,现象的发生学机制,为什么这个现象会在现在出来。(一味的观念上的质疑,并不能解释这个世界发生了什么)
      • 乔纳森·卡勒对理论的定义:
        • 1、理论是分析的话语
        • 2、理论是对常识的批评
        • 3、理论具有反思性,思维的思维
        • 4、理论是跨学科的
    • 二、何谓文学理论?

      • 1、文学的“哲学”(文学理论是研究,是冷峻、严肃的。文学理论不浪漫。)
        • 例子
        • 1、作者之意和读者之意。(高考语文作文原作者答题,作者解释不具有权威性)
        • 2、你是否看到一只鸡。*(电影学的例子,就是鸡对土著人的本体才存在,不同的本体世界的意义是不一样的)*因此争论本身不重要,为什么争论,这个争议的发生学机制才重要。
        • 3、随意解读vs科学解读。一千个读者当然有一千个哈姆雷特。但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定是基于文本的。
        • 4、阅读为何?接受式阅读vs反思式阅读。接受式,我觉得我读大学教材就是,我为了补充自己的知识,或者获得一种审美体验。反思式,在获得体验的之后,要反问为啥我们有这种体验,可能它用了什么套路,**那这个套路为什么得人心?渗透了什么样的意识形态?这种意识形态是怎么来的?有什么样的社会变革背景?**例如我们对爱情的情绪体验往往和我们的时代有关,不同时代的恋爱观念是不一样的。同时我们做游戏或者做游戏媒体,也要去搞清楚这个游戏是怎么让人爽的,如怎样的游戏循环,怎样的设计思路。看动画也是这样。
        • [[意识形态批判]]

      • 2、评判作品背后的价值系统
        • 文学理论提供一套价值系统评判作品好坏。一、这个价值系统是会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的,结果体现在文学史当中。如《文心雕龙》不看重陶渊明,但现在就很看重。为什么?二、大众按喜好评判作品好坏,但你喜欢的作品≠好的作品。
      • 3、提供解读作品角度、方法
        • 提供一种不一样的,不同的看待作品的角度。如看《流浪地球》可以看到好莱坞电影的模式——“最后一分钟营救”、“老者形象”、“寻父形象”,或者男权主义潜意识。
      • 4、跨学科性质
        • 经常需要借助哲学(意识形态)、心理学(心理机制、精神分析)、社会学(社会生产)、语言学(符号学)。
    • 三、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

      • 1、文学理论四要素
      • 艾布拉姆斯《镜与灯》

      • 图片
      • 2、文学理论研究的五个方面
        • 文学本质论
        • 文学活动论
        • 文学创作论
        • 文学文本论
        • 文学接受论